6月8日,*、*、*聯合發布了《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》。
此前,*、*、*等15個單位和部門聯合于2017年-2019年開展了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。經歷了前期準備、全面普查和總結發布三個階段,對全國有污染排放的358萬多個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進行了全面調查,獲取了全國工業污染源、農業污染源、生活污染源、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相關基本信息和污染物排放信息。
據悉,此次普查摸清了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、主要污染物排放數量、污染治理情況等,建立了重點污染源檔案和污染源信息數據庫。而*次污染源普查是10年前,我們知道,農業領域和農機行業在這10年間發生了巨大變化,那么農業污染較10年前是否有改善?農機行業又做了哪些貢獻?
根據《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》,在農業污染源方面,此次普查涉及種植業的區縣3061個,水產養殖業的區縣2843個,畜禽養殖業的區縣2981個,入戶調查畜禽規模養殖場37.88萬個。
整體來說,2017年,農業源水污染物排放量為:化學需氧量1067.13萬噸,氨氮21.62萬噸,總氮141.49萬噸,總磷21.20萬噸。
種植業
2017年,水污染物排放(流失)量:氨氮8.30萬噸,總氮71.95萬噸,總磷7.62萬噸。
2017年,秸稈產生量為8.05億噸,秸稈可收集資源量6.74億噸,秸稈利用量5.85億噸。
2017年,地膜使用量141.93萬噸,多年累積殘留量118.48萬噸。
畜禽養殖業
2017年,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1000.53萬噸,氨氮11.09萬噸,總氮59.63萬噸,總磷11.97萬噸。
其中,畜禽規模養殖場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604.83萬噸,氨氮7.50萬噸,總氮37.00萬噸,總磷8.04萬噸。
水產養殖業
2017年,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66.60萬噸,氨氮2.23萬噸,總氮9.91萬噸,總磷1.61萬噸。
與*次普查相比,農業領域中的污染排放量呈明顯下降趨勢,化學需氧量、總氮、總磷排放分別下降了19%、48%、25%?;?、農藥使用量連續三年負增長,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%,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%,農膜回收率達到80%。與此同時,這期間我國糧食產量從5億噸增加到6.6億噸,肉蛋奶產量從1.2億噸增加到1.4億噸,水產養殖產量從3100萬噸增加到4700萬噸,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充足??梢哉f,農業發展已經從過去主要依靠拼資源拼消耗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,初步形成了質量興農、效益興農、綠色興農的新格局。
那么,這些成就是如何實現的?除了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之外,農機行業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:
殘膜回收機加快回收速度:2017年,*印發《農膜回收行動方案》,要求加快地膜回收機具的推廣應用,加大地膜回收機具補貼力度。在有條件的地區,將地膜回收作為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必需環節,推動組建地膜回收作業專業組織,全面推進機械化回收。加強地膜回收機具研發和技術集成,推動形成區域地膜機械化撿拾綜合解決方案。
2017年,*在甘肅、新疆、內蒙古3個重點用膜區,選擇100個覆膜面積10萬畝以上的縣,建立以舊換新、經營主體上交、專業化組織回收、加工企業回收等多種方式的回收利用機制,整縣推進,形成技術可推廣、運營可持續、政策可落地、機制可復制的示范樣板。同時,*財政安排10億元,支持河北等省開展旱作農業技術推廣工作,要求各有關省份加強殘膜回收,積極探索殘膜污染防治方法,推行先回收利用后補助政策,杜絕超薄地膜進入農資市場。
高效植保機械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:2015年以來,*按照*部署,深入開展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,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,取得明顯成效。經科學測算,2019年我國水稻、玉米、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9.2%,比2017年提高1.4個百分點,比2015年提高4個百分點;農藥利用率為39.8%,比2017年提高1.0個百分點,比2015年提高3.2個百分點。
化肥農藥利用率穩步提高,是多項技術、多個因素聚合的結果。其中,高效植保機械(如植保無人機等)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秸稈機械促進秸稈綜合利用:原*辦公廳、*辦公廳印發《關于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 促進耕地質量提升工作的通知》要求堅持農用為主推進秸稈綜合利用,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秸稈還田規范,對秸稈綜合利用亟需的農機裝備應補盡補,促進種養結合,推動秸稈機械化還田、生物腐熟還田、養畜過腹還田,進一步提高肥料化、飼料化綜合利用率。因地制宜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農村沼氣集中供氣工程、秸稈成型燃料、秸稈食用菌種植等能源化、燃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工作。
而在過去的幾年間,秸稈打捆機、秸稈收獲機、秸稈粉碎還田機等秸稈類機械的市場占有量逐年擴大。有需求便有市場,可以說秸稈機械*促進了秸稈綜合利用進程,同時也為減少農業源污染做出了貢獻。